前言: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2016年以來,我公司積極貫徹省委、省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定點幫扶豐順縣高華村。在公司黨委的堅強領導和公司扶貧辦的具體指導下,公司兩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幫扶村第一書記居世峰、許雄彪,強化黨建引領,整合資源力量,團結帶領村民,圍繞脫貧攻堅任務,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幫助高華村基本實現(xiàn)了“兩不愁三保障”,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助推鄉(xiāng)村振興行穩(wěn)致遠。
出門可見盈盈碧水,極目能觀落青山,在山環(huán)水抱的美麗高華,萬物在夏日充裕的陽光下欣欣向榮,一陣清風拂過,橄欖林沙沙作響,綴得滿滿當當?shù)墓麑嵼p撞出醉人的甜香,豐收在望的喜悅早早掛在了村民榮叔的臉上,他習慣地點上一根煙,在吞云吐霧中想起以前的高華村,那時候青欖還是那么甜,可日子卻是苦澀的。
省定貧困村高華村,位于梅州市豐順縣,這里山多地少,交通閉塞,積困已久。2016年,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駐村工作隊響應國家扶貧號召進駐高華村,他們謀產業(yè),定規(guī)劃,抓落實,帶領高華村貧困戶,蹚出了一條精準幫扶的脫貧路。高華村的山鄉(xiāng)巨變,訴說著我公司扶貧工作的巨大成效。
調研先行,建檔立卡打基礎
村民的信任是扶貧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駐村工作隊剛進村時,村民都懷疑,連村干部都難念的本地經,這些城里“外來和尚”能念好?面對質疑,居世峰同志沒有豪言壯語,而是馬不停蹄地深入調查摸底,歷時10天走遍了高華村的山山水水,32天內走訪了205戶近600余人,用腳步丈量了高華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傾聽了每一家難念的“窮經”。
走訪為貧困戶的認定準備了條件,但高華村歷史遺漏問題多,情況復雜,為當上“貧困戶”,有村民吵得面紅耳赤,還有村民借酒裝瘋賣傻在村委前“耀武揚威”鬧事,甚至有人發(fā)恐嚇短信施加壓力,居世峰同志沒有被嚇倒,通過“請進來”,讓村民進辦公室說說心里話,又“送出去”,將國家扶貧政策講到村民心坎上,為此,作為外省人的居世峰同志聽懂了潮、客方言,和誰都能親切地嘮嘮家常,對各家各戶的情況了然于心,思想工作也化難為易。緊接著,他多次召開村“兩委”及村民代表大會,推進村事民議,真正以理服人,最終貧困戶名單公示時,全村無一戶有異議。
為進一步落細落實貧困戶信息,居世峰同志白天風塵仆仆,晚上挑燈夜戰(zhàn),為貧困戶建檔立卡105盒210本,詳細登記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信息,為省信息采集、建立大數(shù)據(jù)庫提供了可靠的數(shù)據(jù),為下一步精準扶貧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扶貧必先識貧,在解決“扶持誰”的問題上,居世峰同志一炮打響,拿出了漂亮的成績單,至此,新來的駐村干部深孚眾望,扶貧工作首戰(zhàn)告捷。
黨建引領,固本強基筑堡壘
過去,村黨組織長期軟弱渙散,村民對“兩委”工作不答應、不滿意、不認同。而現(xiàn)在,村“兩委”卻“無須揚鞭自奮蹄”,在這巨大變化的背后,是黨員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基層黨組織“領頭羊”的示范效應。的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通過強化黨建引領,高華村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
“兄弟,高華村是遠近聞名的‘難搞’!”未見其面,先聞其民風。果然,剛摸清貧困戶基本狀況,就有村民前來告狀。原來,劉老漢因門前路基塌方長期反映無果,與村委“積怨頗深”。秉持著“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的信念,我公司駐村干部自兼任幫扶村第一書記以后,決定先從村黨支部建設抓起,年均組織開展學習30多次,引導村“兩委”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擔當起該擔當?shù)呢熑?,充分發(fā)揮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建成高華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村務窗口”,更新學習內容,影響潛移默化,村“兩委”思想覺悟不斷提高,主動為塌方維修出謀劃策,積極籌措資金,現(xiàn)場監(jiān)理施工,當路面平坦如初,劉老漢特地上門道謝,路基從塌方到修復,村民從謾罵到感謝,村干部從推諉到主動,一項工程,不僅解決了民憂,更改變了人心。
以誠心換人心,黨建引領的巨大成效構建起群防群治、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嚴密防線,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許雄彪同志放棄春節(jié)假期,第一時間返村開展防控工作,加強宣傳、日夜排查,有力保障了全村的安全。村民外出務工因疫情受阻,許雄彪同志加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設置公益崗位,鼓勵就近務工,保障春耕生產,多措并舉穩(wěn)就業(yè)、促民生、保增收,堅定全村戰(zhàn)勝疫情和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
同時,作為公司團委書記的許雄彪,擅長通過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開展工作,組織青年職工前往高華村開展志愿活動、提供助學服務,為村里的孩子們購置籃球、排球等運動器材,工作之余與孩子們在我公司幫助新建的籃球場上一起揮灑汗水,關愛下一代成長。
村民帶動,自力更生增動力
有了“指揮員”靠前指揮,攻城拔寨還需“全民皆兵”,但仍有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懶漢思想”根深蒂固,以為扶貧就是坐等發(fā)錢,駐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只有補齊“精神貧困”這塊短板,脫貧攻堅戰(zhàn)才能穩(wěn)扎穩(wěn)打,為此,駐村干部制定了因戶施策的精準幫扶策略。
劉德春是村里的單身老漢,僅靠一個蜂箱慘淡營生,將就懶散,窮困潦倒,許雄彪同志了解到他也想改變現(xiàn)狀,苦于無本錢,馬上為他申請幫扶資金增添蜂箱,老漢生活也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日子越過越甜。劉振華是個年輕的小伙子,初中畢業(yè)后在家游手好閑,許雄彪同志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以心交心,鼓勵他到城市闖一闖,為他提供技能培訓機會,并解決尋找工作期間的吃、住、行補助,大開眼界的年輕人真正認識到奮斗的意義,靠雙手拼出了美好的未來。一老一少是村里因勤致富的典型,在駐村干部的宣傳教育下,貧困戶觀念逐步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結合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外出務工等精準幫扶措施,全村“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愿望空前強烈,村民們都說:“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后,村里喝酒賭博的少了,忙著賺錢的多了,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壯大產業(yè),穩(wěn)步增收有保障
高華村美如其名,山高景華,青山綠水讓人流連忘返,但“高顏值”的背后卻是脫貧攻堅的無比艱辛。全村山地面積20117畝,僅有1612畝耕地,總戶數(shù)442戶,相對貧困戶占六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人多地少,脫貧攻堅“拔窮根”,因地制宜“換窮業(yè)”,在這注定是“硬仗中的硬仗”,面對巨大挑戰(zhàn),駐村工作隊帶領村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fā)起沖鋒。
要想富,先修路,完善基礎設施迫在眉睫。為此,許雄彪同志打報告、找資金、督施工,每天忙得熱火朝天,“在路上”成為工作常態(tài)。村外,一條柏油大馬路打通了高華村農產品輸出的“生命線”,成了村民出行的“幸福路”。村內,沿江新路與一灣碧水交相輝映,“生態(tài)河濱帶”規(guī)劃藍圖徐徐展開,“再把那些裝飾精美的祠堂修復一新,把鄉(xiāng)村旅游搞起來!”將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潮客文化相結合,許雄彪同志的眼里看到了古韻猶存的高華村新的發(fā)展機遇。
結合當?shù)靥厣v村干部將橄欖、番薯種植業(yè)作為突破口,推廣“企業(yè)(農業(yè)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股份合作等“抱團共贏”、“捆綁發(fā)展”模式,促進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lián)動發(fā)展。同時,建立電子商務、快遞下鄉(xiāng)物流網,拓寬營銷渠道,讓農產品賣得出去,人民幣流得進來。
借助“消費扶貧”的東風,為扶貧單位與當?shù)貜S商搭建起采購的橋梁,甘甜的姜糖等特產更加深化了我公司對高華村的幫扶情誼。此外,實施光伏發(fā)電、金融扶貧等項目,開拓思路、多方嘗試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村民喜笑顏開,各項產業(yè)扶貧“組合拳”虎虎生威、愈戰(zhàn)愈勇,解決了一大批又要賺錢養(yǎng)家,又要照顧家庭的貧困戶燃眉之急,山區(qū)生產方式正發(fā)生巨大變化。
“以前的高華村最讓人操心,現(xiàn)在卻最讓人省心”,這是鎮(zhèn)扶貧辦主任對高華村扶貧工作的稱贊。在居世峰、許雄彪同志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戰(zhàn)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開發(fā)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齊頭并進,產業(yè)興旺卓有成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老有所養(yǎng)、學有所教、住有所居、業(yè)有所成,在近期開展的“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活動中,不少貧困戶為自己“代言”,講述脫貧故事,回憶幫扶點滴,用最樸素的語言,表達最真摯的情感,憶苦思甜,大家感慨萬千,感嘆曾經生活的艱難,感恩今日生活的富足,感謝駐村工作隊和政府的關心幫助,認為正是有了國家精準脫貧好政策,有了我公司駐村工作隊,高華村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村里扶貧故事和成果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span>
“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勝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面對目標和挑戰(zhàn),我公司駐村工作隊與高華村“兩委”履職盡責、不辱使命,凝心聚力啃下了最后的硬骨頭,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多措并舉鞏固成果,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為鄉(xiāng)村振興開啟新的篇章。
結語:我們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居世峰、許雄彪同志在扶貧工作期間,能夠克服路途遙遠、生活不便等困難;尤其在疫情期間,許雄彪同志主動放棄春節(jié)假期,第一時間趕回高華村組織防控。特別是他們剛去駐村扶貧時,其小孩出生不久,由于他們長期離家無法照顧妻女,心中滿是愧疚,至今都覺得虧欠家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